北方偉業(yè)計量集團有限公司
煙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爾氏菌引起的土傳細菌性維管束病害,該病害易感染、傳播快、毀滅性強。煙草青枯病-般在煙草生長后期發(fā)生,發(fā)病后煙葉產量顯著降低,烤后煙葉青雜煙、光滑煙較多,化學成分不協(xié)調,嚴重影響煙草的品質,可用性明顯下降。截至目前,青枯病已成為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煙田的主要病害。在我國,以云南、福建、廣東、四川、貴州等南方煙區(qū)發(fā)病較為嚴重,某些年份甚至造成毀滅性損失,如:云南文山、臨滄和保山等地。近年來,青枯病正在逐漸向北方煙區(qū)蔓延,在山東、河南、遼寧等煙區(qū)均已報道。
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有農業(yè)、化學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但均不能有效預防青枯病的發(fā)生與蔓延,且各種防治措施都存在不足及局限性,比如在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破壞等。因此明確煙草青枯病抗性的遺傳規(guī)律,選育抗青枯病品種,是目前青枯病防治最基本、最有效、最經濟的防治措施。
選育抗病品種,首先要有良好的抗源并分析其遺傳規(guī)律。目前青枯病抗源來源十分狹窄,國內煙草青枯病的抗源主要是從普通煙草品種T1448A選育而來,由其育成的DBl01及其衍生的Cokerl39、NC95和Coker319是抗青枯病育種的主體親本。本研究前期通過EMS技術誘變翠碧-號(CB-1)獲得抗青枯病突變體材料153-K,將該突變體在溫室和田間病圃進行青枯病鑒定,153-K均表現(xiàn)為高抗。因此,本研究利用153-K構建CB.1×153.K組合,并通過P1、P2、F1和F2多世代聯(lián)合分析,探究153.K抗性基因的遺傳規(guī)律,以期為培育優(yōu)質的抗青枯病新品種提供理論基礎,提高育種效率。
試驗材料:抗青枯病突變體153-K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利用EMS誘變CB-1獲得。以CB.1為父本,突變體153-K為母本,雜交獲得F1代,F(xiàn)1自交獲得F2群體。
試驗于2020年在安徽省宣城市寒亭鎮(zhèn)和福建省福州市宦溪鎮(zhèn)兩個病圃進行。田間種植行距1.2m,株距0.5m。P1,P2,F(xiàn)1隨機區(qū)組設計,重復3次,每重復10株。安徽F2群體調查205株,福建F2群體調查165株。
按照煙草病蟲害分級及行業(yè)標準規(guī)定的調查方法(YCT39-1996),以株為單位調查發(fā)病情況,并計算病情指數。
參照標準YC/T142-2010《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測量方法》和文獻中所列方法對F2群體進行主要農藝性狀調查,調查性狀為株高、莖圍、節(jié)距、葉片數。
采用MicrosoRExcel和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tǒng)計分析與相關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和植物數量性狀“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分析方法進行遺傳分析。
況安徽Pl(CB.1)的病情指數為83.33,P2(153.K)的病情指數為22.22;福建P1(CB-1)的病情指數為84.79,P2(153.K)的病情指數為31.58。在安徽、福建兩個病圃環(huán)境下P1(CB-1)對青枯病均表現(xiàn)為高感,突變體P2(153.K)對青枯病均表現(xiàn)為高抗。安徽Fl(CB.1×153.K)病情指數為90.65。福建F1(CB.1×153.K)的病情指數為90.64,且沒有完全抗青枯病植株的存在,這表明青枯病抗性為隱性遺傳。通過SPSS20.0軟件對F2代各病級株數進行正態(tài)分布分析(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直方圖中頻率分布有明顯的波峰,且偏度約等于0,說明F2代各病級株數呈正態(tài)分布;Q.Q圖檢驗看出各病級的頻數基本分布在直線附近,進-步說明F2代各病級株數服從正態(tài)分布(圖1、2)。該結果表明兩個環(huán)境下的F2代均存在一定性狀分離,可以進行遺傳規(guī)律的分析。
利用P1、P2、F1和F2四個世代,對安徽、福建兩個環(huán)境下的煙草抗青枯病突變體153-K的抗青枯病數量性狀進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分析,得到兩個環(huán)境下的24種模型的AIC值、極大似然值(表1),根據AIC值最小原則選擇最優(yōu)模型。在安徽CB-1×153-K組合中,AIC值較低的有MX2-EEAD-AD、MX2-A—AD、MX2-AD.AD和2MG.EEAD;在福建CB-1×153.K組合中,AIC值較小的模型有MX2-ADI-AD和MX2.ADI—ADI,將以上模型作為兩個環(huán)境下的備選模型。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煙草科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
相關鏈接:煙草成分分析標準物質,煙草,N亞硝基新煙草堿
為有效地利用農業(yè)廢棄物煙草秸稈,以煙草秸稈為原料,采用過硫酸銨氧化法制備纖維素納米晶(CNC),并使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X射線衍射儀、同步熱分析儀和旋轉流變儀對產物進行表征,并將其制成卷煙進行感官評吸。
了解更多> >目前研究所獲得的抑制煙草青枯病的微生物以細菌為主,放線菌(Actinobacteria)較少。本研究擬篩選可用于研制和生產防治煙草青枯病生物有機肥的放線菌,確定其分類地位。首先采用抑菌圈測定法從煙草(Nicotianatabacum)根際土中篩選煙草青枯病拮抗放線菌,然后通過其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遺傳特征等多相分析來確定分類地位。
了解更多> >目前研究所獲得的抑制煙草青枯病的微生物以細菌為主,放線菌(Actinobacteria)較少。本研究擬篩選可用于研制和生產防治煙草青枯病生物有機肥的放線菌,確定其分類地位。首先采用抑菌圈測定法從煙草(Nicotianatabacum)根際土中篩選煙草青枯病拮抗放線菌,然后通過其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遺傳特征等多相分析來確定分類地位。
了解更多> >目前研究所獲得的抑制煙草青枯病的微生物以細菌為主,放線菌(Actinobacteria)較少。本研究擬篩選可用于研制和生產防治煙草青枯病生物有機肥的放線菌,確定其分類地位。首先采用抑菌圈測定法從煙草(Nicotianatabacum)根際土中篩選煙草青枯病拮抗放線菌,然后通過其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遺傳特征等多相分析來確定分類地位。
了解更多> >為探討低鉀脅迫下鈣對煙株生長發(fā)育及鉀素吸收的影響及其機制,通過室內水培法,以煙草品種K326為試驗材料,設置2個鉀水平和6個鈣濃度,分別測定煙株生理特征、根系鈣離子含量和ATPase活性及煙株各部位鉀含量。結果表明,不同鉀水平對煙株生長發(fā)育及鉀吸收影響顯著,低鉀水平下的煙株地上部及根系物質量、煙株生理指標及各部位鉀含量均低于常鉀水平,低鉀脅迫下煙株地上部及根系鉀含量分別降低了71.80%~25.63%和88.68%~45.47%。
了解更多>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qū)號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登錄后才可以評論